一个网络策略(在两个虚拟网络之间应用,例如左侧VN和右侧VN)

一个服务实例(已配置好该网络策略)
包含了端口元组(仅是VMI引用列表)的服务实例
在这种情况下,服务实例具有两个定义的接口(左和右),这意味着端口元组将具有两个元素
端口元组引用在OpenStack上运行的现有VM的2个VMI
在左右VN之间移动的流量将通过该防火墙VM
首先,我们定义静态路由:
结果是,左侧VN的路由为0/0,下一跳为服务实例左侧接口,而右侧VN的路由为192.168.100.3/32,下一跳为服务实例右侧接口。
作为静态路由,我们缺乏像BGP这样的协议所带来的动态性,尤其是面对故障时。
只要我们不引入“运行状况检查(Health Checks)”这样的功能,就可能带来这样的结果(出现静态路由的故障)。
状况检查是我们可以应用于VMI的功能组件——运行状况检查可验证VMI的活动性。
运行状况检查有很多不同种类,最简单的一项是ICMP检查。vRouter将ICMP echo请求发送到VMI,并等待echo应答。如果丢失的回复数超过配置的阈值,则将VMI声明为Down,并删除指向该VMI的所有路由(包括先前定义的那些静态路由)。
实际上,就像任何一个VNF都支持ping一样,任何VNF都将支持ICMP运行状况检查。当然,这种运行状况检查很慢并且不能提供快速收敛。为了更快地收敛,我们需要依靠BFD运行状况检查。使用BFD,我们可以更快地检测到故障,但VNF必须支持BFD。
阈值在运行状况检查对象内进行配置:
在本示例中,我们使用BFD,每秒发送一个BFD数据包。如果丢失了3个以上的数据包,则BFD宣告为down。
运行状况检查在服务实例对象内进行配置:
综上所述,我们可以使用路由策略来控制网络之间的泄漏。
此外,我们还可以定义静态路由,将其应用于VMI,并依靠运行状况检查(BFD)在出现故障时实现快速收敛。
下一步是什么?冗余。我们将在下篇文章中详细介绍。
细说TF服务链——
第一篇: TF主要特点和用例
第二篇: TF怎么运作
第三篇:详解vRouter体系结构
第四篇: TF的服务链
第五篇: vRouter的部署选项
第六篇: TF如何收集、分析、部署?
第七篇: TF如何编排
第八篇: TF支持API一览
第九篇: TF如何连接到物理网络
第十篇: TF基于应用程序的安全策略

